
最新!联影万东等发布Q1财报,震荡生态中寻找新增长

今日盘后,作为国产医疗设备头部企业,联影医疗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联影医疗营收24.78亿元,同比增长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87%。对比2024年营收下滑9.7%、归母净利润下滑36.08%的情况,此次回升标志着公司业绩已开启上行通道。
此前万东医疗已公布2025年Q1业绩,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5.4%。
Q1作为中美关税博弈全面升级前的关键节点,这些财报数据或许能揭示出在挑战下中蕴藏的机遇。机遇主要源于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开始对企业市场份额产生积极影响。在2025年,去库存接近尾声,行业期待着政策利好与创新出海能够真实的促进增长。
然而截至收盘,迈瑞医疗股价下跌1%,联影医疗下跌2%。作为国产医疗影像行业的优秀代表,市场显然对于其业绩不满意,此外在集采、关税下未来不确定性似乎也伴随更多市场担忧情绪。
医疗器械行业,或者说整个医疗大健康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所谓应对关税贸易政策的冲击,绝不仅仅只是谁是第一批“受害者”、“豁免者”,或者是谁在这场焦土战成为了“新赢家”?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期待整个市场的回稳也不仅仅只是结构性的修复,而应该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再平衡。
01、Q1设备采购,市场份额正在变化
2025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即将迎来“设备更新”带来的曙光。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动医疗机构设备迭代,政策落地后各省采购订单有望集中释放,带动行业需求迎来阶段性爆发,企业基于政策预期积极扩大产能、优化研发投入,市场对全年增长信心增强。
据众成数科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医疗设备招投标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67%。其中,医学影像设备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速超85%;尤其是CT、超声、DR领域。
从采购项目来看,第一季度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前十金额超亿元的项目占七成。
医学影像设备在十大标项里占八席。例如,“唐山市工人医院一期项目第一批医疗设备”项目,采购6台CT、4台MR(3.0T)等医疗设备,由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中标,金额超2.1亿元。
从细分领域来看(按中标金额),
CT前三:联影医疗、东软医疗、西门子医疗
MRI前三:GE医疗、联影医疗、西门子医疗
DSA前三:飞利浦、西门子医疗、GE医疗
超声前三:迈瑞医疗、飞利浦、GE医疗
***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统计口径不同,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与2024年相比,CT市场的变化最显著;国产厂商如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的增速尤为迅猛。
特别是东软医疗(从第五跃升至第二),其增速或可归因于多方因素;从招投标来看,在设备更新项目里把握机遇,比如,在贵州省区域医疗中心设备更新项目里,东软医疗成为最大赢家,其NeuViz系列CT设备狂揽5个标段,中标7套CT设备,中标总金额高达5094万元。
从差异化产品来看,东软医疗-NeuViz ACE UP、NeuViz Glory、NeuViz ACE 32是2025年Q1市场热销产品,市占率分别为5.9%、4.3%、3.4%;也分别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需求。
NeuViz Glory超高端能谱CT,瞄准三甲医院及高端市场,是东软医疗突破外资垄断的核心产品之一;
NeuViz ACE UP作为中高端CT,主打设备升级需求,是东软医疗在64排及以下CT市场的主力型号之一;
NeuViz ACE 32,满足基础全身断层扫描需求。
县域医共体依旧是2025年的重点发展领域,且竞争越发激烈,市场集中度下降。
02、基层市场,2025年确定的增长重点
竞争已白热化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展和下沉,以及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了实现“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的目标,县级医院正在持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与“医共体”相关的招投标条目接近1000项。
据“医装数胜”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增长52.48%,在第一季度公立医院整体采购中占比约为26%。
从采购金额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如CT、超声、PET-CT,外科手术设备如内窥镜,以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如血液/腹膜透析等产品在县域的采购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
第一季度,县级医院采购金额最大的项目是“江西省南城县总医院(南城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该项目覆盖了产科、血透室、康复科、影像科等25个科室,采购的医疗设备多达221类,包括全自动仿生助产仪、血液透析设备、上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MR(3.0T)等。主要供应商几乎都是外资品牌,包括西门子医疗、GE医疗、富士医疗、飞利浦等,中标金额超过1亿元。
从市场集中度看,2025年Q1县级医院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采购中,CT、超声、磁共振、DSA、PET-CT等设备的市场集中度CR4份额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越来越多厂商进入县域市场,竞争白热化。
在一片繁荣景象中,今年市场最大的“变数”或许就是关税博弈,也是成本博弈。
关税战持续升温对行业形成压力,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及海外市场准入壁垒加剧,可能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性。
尽管目前它可能尚未对市场造成显著影响,但从4月份的医学影像设备招投标数据中,我们已经能够窥见一些端倪。
03
关税后第一个月,价格影响暂未显现
为了应对美国关税措施,自2025年4月10日起,中国对所有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包括医疗器械产品)实施了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增加84%的额外关税。从4月12日起,额外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升至125%。
对于那些在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已经从启运地出发,并且在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之间进口的“在途货物”,将不会征收此次新增的关税。
根据4月(按中标时间)的招投标数据观察,在医学影像领域似乎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尽管中旬的招投标规模有所减少,但到了下旬,规模开始显著增长。
***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统计口径不同,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从项目金额来看,目前的最高额已经超过了第一季度;以福建省集采项目为例,中标总金额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中标厂商涵盖了国产品牌赛诺威盛、万东医疗、东软医疗以及外资品牌西门子医疗,其中西门子医疗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总金额位居首位。
从厂商来看,在大型项目中,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中标率仍然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例如,在宁波市联合采购项目中,国产品牌仅联影医疗中标;而在宁夏医共体项目中,国产品牌东软医疗和安科则双双包揽了所有中标名额。
***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统计口径不同,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综合分析4月10日至26日的数据,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在中标次数上占据领先地位,而在中标金额方面,西门子医疗、东软医疗和万东医疗表现更为突出。
以福建省集采为例,万东医疗以单价200万/台的MR中标35台,或许将验证以价换量的逻辑。省、市层面开展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在2024年呈现显著扩围与规范化趋势,2025年或许将有更多市场参与。
而无论地缘政治如何,海外市场依然是中国医疗企业增长驱动力。2024年联影医疗境外主营业务收入约22.20亿元,同比增长33.81%(其境内营收同比下滑19.43%)。
联影医疗计划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突破25%(2024年其海外营收占比22.5%),重点拓展欧洲、东南亚市场,加速5T磁共振、新一代CT(如 uCT Orion)等产品的全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