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来一个牛市受益者?一心堂涨停报17.19元,传统连锁药房苦尽甘来了?

访客 2025-05-22 09:20:44 24773
又来一个牛市受益者?一心堂涨停报17.19元,传统连锁药房苦尽甘来了?摘要: 最近,医药板块着实“猛”,批量式高涨,放出了牛市信号。仅拎出A股“医药商业”,就可以看到全线冲高的态势:5月21日,一心...

最近,医药板块着实“猛”,批量式高涨,放出了牛市信号。

又来一个牛市受益者?一心堂涨停报17.19元,传统连锁药房苦尽甘来了?

仅拎出A股“医药商业”,就可以看到全线冲高的态势:5月21日,一心堂以9.98%的幅度涨停,报17.19元/股,药易购、健之佳、嘉事堂、华人健康、国药股份、益丰药房等个股也纷纷上扬。

深究这轮资本狂欢背后的逻辑,就长期而言,与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集采利空逐渐出清、内需持续复苏等因素密切相关。

就短期而言,近段时间点燃市场情绪的事件也确实不少。比如,5月19日,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指出,自3月起,国内新冠病毒阳性率从6.5%攀升至16.5%。5月20日,三生制药宣布与辉瑞签署协议,将自主研发的突破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独家授予辉瑞。这笔交易涉及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金额纪录,当日三生制药的股价也飙涨超30%。

总体而言,几针“催化剂”下来,医药行情很难不走强,像一心堂这类医药零售企业也直接受到了市场积极情绪的影响。

不过,在这轮行情中,也能发现一些矛盾之处,比如一心堂业绩持续下滑,但仍能引得资本侧目,除了一些宏观利好加持,企业自身又有何价值体现?

“日子不好过”,传统连锁药店的共识

一个骨感现实是,在医药零售领域,当前传统连锁药店的处境其实是比较尴尬的。

早期,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等大众熟知的连锁药店品牌能取得领先,离不开“跑马圈地”,即通过自建、加盟、收购等方式,加快拓店步伐,集体奔赴“万店时代”,甚至赶超奶茶店、便利店扩张之势。

据统计,我国零售药店连锁化率已从2016年的42.4%提升至2024年的58.5%。

对比单体药店,这些头部连锁药店往往体量庞大、资金充沛、品牌效应突出,也更容易承接门诊统筹、处方外流等政策红利。在很长时间内,线下医药零售地位稳固,可以说有较强的不可取代性。

但来到现在,“日子不好过”基本成了头部连锁药店的共识。

数据说明了一切。根据中康CMH数据,预计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关店数量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较2023年的3.8%显著上升,平均每天有107家药店倒闭。还有机构大胆预测,2025年药店关店数可能会超过10万家。

“闭店潮”汹涌背后,医药电商崛起,告别野蛮生长,持续吸引客流。中康CMH数据显示,2024年,实体药店(含O2O)的药品销售规模达到4374亿元,同比微幅增长0.3%;而电商渠道药品销售达到645亿元,同比增长4.6%,渠道规模占比提升0.5%,达到12.9%。其中,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这些头部医药电商平台是主要驱动力。

竞争升维再叠加医保控费、集采压价等多方压力,推动线下医药零售市场进入洗牌周期。此前庞大的门店规模也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房租、装修、人工、日常办公等固定费用压顶,头部连锁药店的盈利问题越来越明显。

财报显示,2024年,老百姓实现营收223.58亿元,同比下降0.36%;归母净利润为5.19亿元,同比下降44.13%。2025年一季度,老百姓实现营收54.35亿元,同比下降1.88%;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21.98%。

2024年,一心堂实现营收180.0亿元,同比略增3.57%;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大跌79.23%。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7.67亿元,同比下滑6.53%;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滑33.83%。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医药连锁行业阵痛期也是转型关键期,求变中才能求存。

我们就以近日颇受关注的一心堂为例,具体谈谈医药连锁行业还有怎样的发展机会。

从一心堂来看传统连锁药店的转型

首先,当医药电商浪潮来袭时,转型线上也成为了传统连锁药店的出路。

一心堂在财报中就提到,公司正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比如成立一心到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人才开辟“线上药店”抢占市场,持续释放线上消费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心堂而言,发展线上并不存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问题,因为其当前主要推行O2O模式(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前台)。在这种模式下,全渠道供应链充分整合,线上线下库存一体化,服务支持“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或“就近门店发货”,可以说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是协同发展的。

线上线下融合之际,“万店”其实也悄然转化为一心堂的差异化优势。据财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一心堂及其全资子公司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1498家,覆盖10个省份及直辖市,云南省内门店数量占比48.49%,云南省以外区域门店数量占比 51.51%,较年初增长4.14%。

线下门店覆盖程度足够高,能对线上需求更加及时快速地响应,并能让消费者更近距离地体验产品、享受服务,而这其实也是医药电商缺少的基因。

随着渠道融合不断深入,一心堂也找到了新增量。财报透露,2024年,公司新零售板块实现同比增长 47.6%,其中O2O即时零售渠道贡献率达78.2%。

其次,需要意识到,在医药零售行业,虽然线上渠道的增长潜力更大,但长期占主导的仍然是线下渠道。过去,一心堂等医药连锁公司其实并未挖掘出门店更大的应用价值,局限于“卖药”,业务存在单一性问题,使得在行业剧变时,门店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对于一心堂等公司而言,更进一步盘活手上的门店资产已日趋必要。

具体该怎么做呢?目前业内普遍在推进“药店+”,具体到一心堂,其采取的形式就是在稳固核心药品零售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泛健康业务。

该公司也表示,今年以提升存量门店经营质量为主,同时大力推进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将药店分为以药品销售为主的专业药房和全品类的泛健康多元化药房,以承接处方外流、慢性病管理等业务。

根据财报,一心堂泛健康事业部涵盖美妆、个护、健康食品及母婴等核心板块,从疾病治疗到日常保健,从个人护理到美丽追求,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一站式购物体验。2024年,公司泛健康品类销售同比增长 29.3%,增长势头迅猛。

另外,药店也成为一心堂提供居家养老、专业慢病服务等服务的阵地。

这样的布局,也契合了一些专家的观点。比如,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教授史录文曾表示:“社会药房的职能在逐步拓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药品销售,而是从单纯的药品提供者向更为全面的健康服务提供者转变。”

结语

总体来看,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将药店打造成“百货超市”等,是一心堂在走的破局路径,但同时也是行业大势所趋,目前大型连锁药房其实都在类似方向探路,或难以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另外,一些经营风险不可忽视。比如,当药店的职能越来越复杂,是否会模糊其本来的定位?随着医药零售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相关公司如何把控好多元布局的尺度,做好系统且规范的管理?可以说,当前“一心堂们”的转型难度并不小,涉及的并不是简单的优化问题。

来源:医药研究社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