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对话纵目科技管理层:CEO决策重大失误、加剧公司死亡

在传出纵目科技总部断电封楼等消息后,昨日有纵目科技管理层人员及股东,分别透露了更多公司停摆的内幕。
纵目科技员工对新浪科技透露,从去年10月开始,公司就已经开始拖欠薪资,包括管理层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了受害者。目前,纵目科技总部大楼已经空无一人,即使是管理层也无法进入!
另有管理层人员马铭(化名)对新浪科技总结了纵目停摆的四大原因:
第一,公司盈利能力差,造血功能不强;
第二,研发投入居高不下;
第三,错误选择了开拓自动驾驶充电业务,直接加剧公司死亡。
第四,冲刺IPO三次均失败,资本市场续命落空。
公司其他的高管,在重大决策上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马铭直言,所以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最大的责任人还是CEO唐锐!
高管动‘保供款’或经CEO授意
近日,一则关于纵目科技的通知消息流出,内容显示,2月8日18:00后公司总部大楼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以上时间内在保安的陪同下进入楼宇把个人物品取走。
作为一家曾经估值9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这样的一则通知,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而公司创始人唐锐紧接着被曝出失联一事,更是让整起事件增添了许多魔幻色彩。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持有纵目科技不到1%股份的股东李锋(化名)直言,唐锐年前还在说会有新的资金进来,在内部提了许多次,真的没有想到接着就出了这样的事,现在我们也联系不上了,全公司都很意外!
事实上,纵目科技今日的局面,此前便已显露苗头。据内部员工透露,每月10日是工资发放日,在去年11月10日,公司忽然宣称发薪日延期至25日。到了11月25日当天,公司再次发布通知,无法发放全薪,公司将为员工正常缴纳社保公积金,但税后月薪按封顶1万元发放,且2023年绩效奖金取消。
随后,这样的欠薪模式便一直持续进行。至今年1月26日时,纵目科技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宣布不再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停摆。
上述纵目科技员工对新浪科技直言,工资去年10月份就减少了,现在我也已经进不去公司了,公司一个人都没有,大楼也已经封了!
而据李锋介绍,蛇年春节前一周,唐锐还在公司员工群中@所有人,称自己还在积极想办法,会力争客户回款来保证大家的社保,但没想到年前最后一次的社保也没能缴纳,春节后公司则直接通知大家封楼了。
据报道,春节期间,由纵目科技及下属公司法务、财务、HR、EBU等8名高管组成的小团体,曾在1月26日下午至1月27日凌晨5点期间,以3.5个月的欠薪为名义,私自将88万元保供款,转账至个人银行账户。
在李锋看来,高管动用保供款很可能经过了唐锐授权。因为一般出现三个部门参与的资金调配,如果没有经过授权,大家是不敢去动用这笔资金的。事后老板(唐锐)不报警也很能说明情况,他知道且授权了。
唐锐的决策失误,加剧了公司的死亡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另有担任纵目科技中层管理的马铭总结道,导致纵目科技如今停摆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行,造血功能不强;第二,研发投入太大,太烧钱了;第三,在资金相对来说不太充足的情况下,公司又开了一条线——做自动驾驶充电业务,此举加剧了公司的死亡;第四,冲刺IPO三次均失败,资本市场续命落空。
早在2013年,美籍华人唐锐带着硅谷20年的芯片研发经验回国,创立纵目科技时。公司成立初期,纵目科技凭借环视ADAS+低速L4泊车的技术组合,在自动泊车领域快速崛起。至2022年,公司在中国APA泊车市场占有率升至5.6%,位居第一,获得理想、赛力斯、长安、一汽等车企客户,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风光的背后弊端也开始显露。
一方面,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93%的收入,过度依赖大客户,成为公司发展中的弊病。另一方面,伴随泊车技术逐渐成为行业标配,越来越多车企直接下场进行自研,凭借这一技术起家的纵目科技,也陷入了增长停滞的尴尬境地。
更为致命的是,在纵目科技主营业务陷入僵局危机初显时,亟需打开新的业务增长极时,唐锐押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的错误战略选择,却直接将公司带入了绝地。
2024年1月,纵目科技宣布成立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低速自动驾驶能源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一款大能量、高密度、具备L4级无人驾驶的能源机器人,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纵目科技创始人兼CEO 唐锐
据唐锐彼时介绍,通过结合自动驾驶和储能技术,蚕丛机器人正在构建一个高弹性的移动能源网络,推动更大时空范围内的能量交易。2025年目标是做到5000个一线城市大型停车场的移动充电服务。然而,FlashBot推出后市场反响平平,由于场景局限、体验不佳等问题,该产品一直订单寥寥。
据马铭透露,在公司内部,多数员工也并不看好这款产品。在公司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不被看好的方向,纵目科技也因此步入了绝地。
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最大的责任人还是唐锐。马铭直言,公司其他的高管,在重大决策上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IPO三连败,续命落空
事实上,纵目科技也曾多次试图冲刺IPO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续命,但这场美梦也落空了。
2017年,纵目科技曾在新三板挂牌,但几个月后便宣布摘牌了。此后,公司又在2022年11月向科创板发起冲击,但持续至2023年9月最终撤回了申请。至2024年3月,纵目科技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随后申请失效,公司三度冲刺IPO均铩羽而归。
屡次冲击IPO无果背后,纵目科技长期亏损且新业务反响平平,成为限制公司打通二级市场资本通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纵目科技招股书信息,2021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2.25亿元、4.69亿元和4.98亿元,同期的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通过业绩表现不难发现,纵目科技营收增速逐渐放缓的同时公司的净亏损却在持续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涌入纵目科技所在的泊车技术领域开展自研,利润率不断被压低的纵目科技,缺乏新的能够打动市场的增长故事,生存空间遭受挤压的纵目科技因此也屡次止步IPO。
纵目科技停摆的背后,对于更多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乃至车企智能方案供应商而言,如何造血,将成为企业活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