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游戏实名制是国家规定吗

访客 2025-09-21 10:01:02 20427
游戏实名制是国家规定的一项政策,这一制度要求游戏玩家在注册账号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以便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管,该政策的实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沉迷游戏,并维护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

游戏实名制是国家规定的吗?

  游戏实名制是国家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要求的强制性制度。

  文化部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首次规定,网络游戏用户需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未实名注册的用户不得提供游戏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一步细化要求,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须建立用户实名注册系统,且不得为未实名注册的新增用户提供服务,已有用户需在通知施行后2个月内完成实名认证。

  从法律性质看,游戏实名制属于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网络运营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游戏服务作为网络信息服务的一种,自然纳入该条款调整范围。

  企业未履行实名认证义务,将面临行政处罚:依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未要求用户实名注册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3万元以下罚款。

游戏实名制认证次数超限怎么办?

  当用户遇到“实名认证次数超限”问题时,需区分技术性限制与系统性障碍。

  部分游戏平台为防范身份冒用,对同一身份证号的认证次数设置上限(如每日5次)。

  因操作失误导致次数耗尽,用户可依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第五条,通过平台客服申请重置认证次数,或等待次日自动恢复权限。

  认证超限源于身份证号被恶意绑定,用户需启动法律救济程序: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要求平台提供身份证号的绑定记录及处理目的;

  平台拒绝配合,可向网信部门投诉,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因身份信息泄露导致财产损失,用户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要求平台承担未尽到信息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赔偿责任。

  游戏实名制既是技术治理手段,也是法律强制义务。对用户而言,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引发连锁风险;对平台而言,应优化认证流程,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阅读
分享